汉语词典
描写“黄河”的词语
共 80 条词语
-
①.杏树园。②.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唐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③.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④.古黄河渡口名。唐郭子仪曾自此渡河讨安庆绪。今为河南省汲县杏园镇。[查看详情]
-
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巨灵。亦泛指河川之精灵。[查看详情]
-
亦作“河隍”。[查看详情]
-
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相传周武王在此盟会诸侯并渡河,故一名盟津。一说本作盟津,后讹作孟津。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查看详情]
-
河川名。在河南省汜水县西南,北流入黄河。[查看详情]
-
黄河因流经黄土高原而将大量泥砂冲刷入河,造成水色浑浊不堪,故以黄河清比喻罕见、难得的事情。亦为天下太平,政治开明的祥瑞。清·孔尚任。[查看详情]
-
古代传说中的黄河龙马。[查看详情]
-
①.黄而浑浊。②.黄色浊流,亦借指黄河。[查看详情]
-
池塘。亦借指积水坑。[查看详情]
-
①.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②.含沙多的土地。[查看详情]
-
特指筹划治理黄河水利。[查看详情]
-
①.防护黄河堤岸的工程。后亦泛指河流的堤防。②.掌管防御黄河泛滥事宜的官署。[查看详情]
-
①.指宽阔平坦之处。②.宽仁公平。[查看详情]
-
①.短暂、匆促的样子。②.忙碌困迫的样子。[查看详情]
-
①.河道弯曲,形如口袋的地方。②.地名。指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的地区。因此段黄河自西而北至 东,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大弯曲,故称为「河套」。套内川渠交错,宜耕宜牧。[查看详情]
-
亦作“决泆”。[查看详情]
-
①.亦作“棹唱”。②.犹棹歌。③.谓泛舟时的吟唱。[查看详情]
-
(1)祸害 [ huò hài ]祸患、灾害。(2)祸害 [ huò hai ]加害、毁损。[查看详情]
-
①.婴儿的睡具。形状似篮子,可左右摇动,使之入睡。②.比喻发源地或培育的场所。[查看详情]
-
关于河川水利等事务。[查看详情]
-
黄河及五岳,泛指山川。[查看详情]
-
黄河泛滥区域。一般指1938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堤岸遭到破坏后的受灾地区。其时黄河水沿贾鲁河入颍河及西淝河注入淮河,淹没河南、安徽及江苏三省所属四十四县。[查看详情]
-
《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又:“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后以“汉誓”指汉初封爵之誓或山河之誓。[查看详情]
-
古黄河渡口名。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查看详情]
-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古关名。在伊阙山上。[查看详情]
-
黄河与华山的并称。[查看详情]
-
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北临黄河,邻接河南省。[查看详情]
-
华北平原南部。包括豫东、鲁西南、皖北和苏北。地形平坦。历史上黄河为患时常经此分泄入淮。多泄水不畅形成的湖泊。苏北境内为著名水乡。中国重要农业区。富藏煤、石油等矿。沿海产盐。[查看详情]
-
①.改变前进的路线。②.更改制度或措施。[查看详情]
-
能言善辩的女子。(1)指春秋楚昭氏之妻。汉刘向《列女传》有“楚野辩女”篇。(2)即赵津女。汉刘向《列女传·赵津女娟》载:赵娟父系黄河一渡口之船夫。赵简子南击楚,娟父醉卧,不能如约渡简子过河。简子欲杀之,娟为父辩解,因得免。三国魏曹植《鞞舞歌·精微篇》:“辩女解父命,何况健少年!”黄节注:“《列女传》赵津女娟列《辩通传》,故曰辩女。”[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