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zhé

拼音
jīng zhé
注音
ㄐㄧㄥ ㄓㄜˊ
繁体
驚蟄
近义词
启蛰

惊蛰的意思

词语解释

惊蛰jīng zhé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the Waking of Insects;

引证解释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唐•韦应物 《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宋•苏辙 《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

  2. 指经过冬眠被春雷惊醒的虫豸。

    《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闻春始雷则蛰虫动矣。”

国语辞典

惊蛰jīng zhé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

  2. 受惊醒的蛰居动物。

    《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网络解释

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惊蛰的字义分解

  •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 惊车。惊群。马惊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 惊恐。惊骇。惊愕。惊惶。惊诧。惊遽。惊厥。惊悟。惊心动魄。惊惶失措。惊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 惊动。惊扰。惊堂木。打草惊蛇。 4. 出人意料的。 惊喜。

  • 蛰 [ zhé ] 1.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入蛰。惊蛰。蛰伏。蛰虫。蛰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蛰藏(cáng )。

惊蛰造句

1、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愿你健康常伴!

2、惊蛰过后,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3、春雷一动,春风轻送,又是惊蛰春意浓;春雨一洒,春光如画,且让脚步停一下。美景相伴好年景,友情送你好心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幸福同。

4、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之烦,引致百般不顺。

5、惊蛰乍暖还寒,干燥吃梨保健,榨汁加入冰糖,利咽开音首选,生梨川贝同蒸,润肺止咳化痰,切片银耳同煮,健脾美颜独到,莲藕蜂蜜煲汤,清心排毒良方,温馨关怀送上,愿你快乐安康!

6、春风细雨柔和美,惊蛰春暖虫鸟飞,偷得几月人懒闲,今日春到人繁忙;惊蛰来到万物苏,草木生机勃勃上,活动筋骨人舒畅,春来耕耘秋收旺!祝惊蛰快乐!

7、春雷一响动万物,惊蛰降临春复苏。春光明媚送你祝福,春风得意非你莫属。好运萌芽,快乐开花,成功结果,幸福在握,愿你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8、春回大地暖,万物茂盛长,春雷一声响,惊蛰喜登场。春雨喜绵绵,农人耕种忙。你也别偷懒,赶快来起床。冬眠睡够了,去把春景赏。祝你快乐心情喜洋洋!

9、今天惊蛰日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人们仍然保存着像吃春饼和面条这样的传统。

10、萤火虫愿将夏夜遗忘,如果终究要挥别这段时光,裙袂不经意沾了荷香,从此坠入尘网,屐齿轻踩着烛焰摇晃,所有喧嚣沉默都描在画上,从惊蛰一路走到霜降,泪水凝成诗行。慕清明

惊蛰的相关词语

【惊蛰】的常见问题

  1. 惊蛰的拼音是什么?惊蛰怎么读?

    答:惊蛰的拼音是:jīng zhé
    点击 图标播放惊蛰的发音。

  2. 惊蛰是什么意思?

    答:惊蛰的意思是:①.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②.受惊醒的蛰居动物。

  3. 惊蛰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惊蛰的近义词是:启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