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ùn

拼音
dùn wù
注音
ㄉㄨㄣˋ ㄨˋ
词性
动词
繁体
頓悟
反义词
渐悟

顿悟的意思

词语解释

顿悟dùn wù

  1. 猛然醒悟。

    insight;

  2. 通过体现佛教禅宗精神目的的直觉领会而获得的突然的领悟和一种意识状态。

    satori;

引证解释

  1. 佛教语。谓不假时间和阶次直接悟入真理。 晋•宋 间已有 道生 立顿悟义后为“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之旨禅宗南宗更主其说。与“渐悟”、“渐修”相对。参见“顿渐”、“渐悟”。

    《宋书·夷蛮传·天竺迦黎国》:“宋•世名僧有 道生 ……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之。”
    《坛经·般若品》:“我於 忍和尚 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是故将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令自本性顿悟。”
    唐•元稹 《梦游春》诗:“结念心所期返如禪顿悟。”
    明•陈士元 《<象教皮编>序》:“儒家立训平易而持行难於有终;不若佛之旨趣元微,而顿悟得於顷刻。”

  2. 谓顿然领悟。

    宋•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黄山谷 ﹞ 绍圣 中謫居 涪陵,始见《怀素自叙》於 石扬休 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
    宋•魏庆之 《诗人玉屑·初学蹊径·悟入》:“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如 张长史 见 公孙大娘 舞剑顿悟笔法。”

国语辞典

顿悟dùn wù

  1. 佛教用语:(1)​ 谓在一时间证得真理。(2)​证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

    渐悟

网络解释

顿悟 (佛教术语)

顿悟,是指谓顿然领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黄山谷 ﹞ 绍圣 中,谪居 涪陵 始见《怀素自叙》于 石扬休 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是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词汇在古代该词比较少见是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词汇。

顿悟的字义分解

  • 顿 [ dùn ] 1. 很短时间的停止。 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2. 忽然,立刻,一下子。 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3. 叩,跺。 顿首再拜。 4. 处理,设置。 安顿。整顿。 5. 疲乏。 困顿。劳顿。 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 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7. 次。 三顿饭。 8. 同“钝”,不锋利。 9. 姓。

  • 悟 [ wù ] 1. 理解,明白,觉醒。 醒悟。领悟。参(cān)悟。感悟。觉悟。大彻大悟。

顿悟造句

1、, 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2、, 学习国学的两个目的:学道知识,顿悟智慧,回去以道义干事业;交到朋友,整合资源,祖国处处有亲人!

3、, “意在笔先”是基于既定计划的有机应变,“化机”则强调情感流溢的随机应变,则侧重于感兴顿悟,即即兴创作。

4、, 你(董大海)..你这是顿悟了?你这是禽兽不如。池海东

5、, 因是无心之举反契入玄机,到如今亲眼看到实图,再经三日夜静坐,豁然顿悟天地终至大成。

6、, 倒是张浚和秦桧私下提醒高宗,若把淮西兵马归其节制,则岳飞手握南宋十五万精兵,倘若一旦有变,他军无一能制,慎应防其拥兵自重,尾大难掉,高宗顿悟,合兵事罢。

7、, 卢生顿悟,便抛却俗念与那仙人学道去了。

8、, 完全由他自创,跟云川却无丝毫关系,当时云川不想因顿悟而让单子枫心存执念,才没有告诉单子枫真相。

9、, 有空多琢磨琢磨下,法者之境,进度可能缓慢,可不要一日落下,孜孜不辍不辍,终有一朝顿悟

10、, 读苏霍姆林斯基,她理解了当一名老师应具有的内涵;读李镇西,她顿悟“爱心教育”的无穷魅力;读文学名著,她具有了一位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养与胸怀。

顿悟的相关词语

【顿悟】的常见问题

  1. 顿悟的拼音是什么?顿悟怎么读?

    答:顿悟的拼音是:dùn wù
    点击 图标播放顿悟的发音。

  2. 顿悟是什么意思?

    答:顿悟的意思是:佛教用语:(1)​ 谓在一时间证得真理。(2)​证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3. 顿悟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顿悟的反义词是:渐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