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拼音
yì zhì
注音
ㄧˋ ㄓˋ
繁体
易幟

易帜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易帜yì zhì

  1. 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改变政治方向、宗旨或投向对方。

    change flags;

国语辞典

易帜yì zhì

  1. 改变旗帜。谓取胜敌人。参见「拔帜易帜」条。

    《佩文韵府·卷六三·寘韵引梁萧纲·七励》:「前锋纷其易帜后骑决其沙囊。」

网络解释

易帜

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 1928年6月1日上海《新闻报》驻北京记者顾执中从前门车站获悉张作霖在京眷属已于凌晨乘车出关张本人也出走在即。张作霖出走使形势急转直下。

易帜的字义分解

  • 易 [ yì ] 1. 不费力,与“难”相对。 容易。易与(容易对付)。易于。 2. 和悦。 平易(➊态度谦逊和蔼;➋指语言文字浅显)。 3. 改变。 易手。易地。变易。 4. 交换。 交易。贸易。 5. 轻慢。 贵货易土。 6. 芟治草木。 易墓(除治墓地的草木)。易其田畴。 7. 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 8. 姓。

  • 帜 [ zhì ] 1. 旗子。 旗帜。独树一帜(单独打起一面旗号,喻自成一家,亦称“别树一帜”)。

易帜造句

1、如果沉迷于特性的科技产业更弦易帜,或许政府也将作出改变曾经多多益善的坚定信仰者或许也会开始欣赏简约之美了。

2、政权易帜,外婆为了等我而失去了南迁的机会。

3、张学良在完成东北易帜后,在内政方面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

4、另一方面,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也在作祟,为改旗易帜唱赞歌,认为走西式民主才有希望,一味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

5、暂编78师起义,就地易帜,赓即开拔回自流井,武力阻止警备司令部即将实施炸毁自流井的涅槃计划。

6、八、西汉开国功臣,“拔旗易帜”“背水一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成语典故均与其有关。

7、经济法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经济集中和垄断、经济学思潮的改旗易帜、战争的推动以及经济法学说的基础。

8、尤其一旦年底大幅削减公众支出的提案得到通过,那些举棋不定的后座议员很可能改旗易帜

9、周围的足轻诧异地看着他,在当时日本的作战,身背家徽的战旗被认为是一件神圣且不可磨灭的事情,这种拔帜易帜的举动与叛变可以说无异。

10、为阻挠中国统一,日本在东北炸死奉系首领张作霖,制造了“皇姑屯事件”;随后又用尽拉拢、利诱和施压等手段,企图阻止张学良“易帜”。

易帜的相关词语

【易帜】的常见问题

  1. 易帜的拼音是什么?易帜怎么读?

    答:易帜的拼音是:yì zhì
    点击 图标播放易帜的发音。

  2. 易帜是什么意思?

    答:易帜的意思是:改变旗帜。谓取胜敌人。参见「拔帜易帜」条。